前段時間和大家分享了PCR反應的過程控制,今天來聊聊PCR的操作手法。實操可以說是整個PCR實驗流程中最容易被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一環。
下面小編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當初的一些經驗心得,僅代表個人看法。
先說體系配置(各組分分開,非預混液)。配置前先計算好所需要的各組分體積,統一配置好后再進行分裝。有的同學可能會心疼試劑,獨愛單孔配置方式……但對于實驗來說,一次即可順利獲取有效結果才是最大的節約。在體系的配置時需注意一下各組分的添加順序:先加ddH2O,其余組分再按體積大小依次加入。排液時,吸頭扎入液面以下排液,排出液體后嚴禁原處反復吸打潤洗槍頭(引物、酶、模板尤其需要注意)。吸頭有一定的吸附性,液體被排出后,如在原處潤洗組分會被反吸回吸頭,經過三五次的潤洗可能會使目標組分有嚴重的損失。如果想將吸頭內的組分充分轉移,換個位置去潤洗吸頭。體系混勻也需注意,可以用合適量程的移液器緩慢吹打5-10次,也可以緩慢上下顛倒混勻;如果需要用斡旋振蕩器混勻的話,轉速盡量控制在600rpm以下,轉速過快的話對酶的損傷較大,低拷貝模板的曲線是否起跳差異會比較明顯。體系分裝到pcr反應管時,移液器保持“吸一打一”的操作,不易生成氣泡。
再說實驗環境。老生常談的要在超凈工作臺內配置反應體系,生物安全柜內添加模板。超凈臺內,按照常規操作不會有太大問題;生物安全柜可是氣溶膠污染的重災區。生物安全柜內氣溶膠主要來源于加樣后的棄吸頭,生物安全柜內以循環風為主,棄吸頭內的殘留模板很容易會隨循環風彌漫整個安全柜的內環境,所以每次實驗完都需要及時把棄吸頭打包好取出安全柜。尤其遇到中午沒有完成整個實驗下午還要繼續爆肝的情況,一定要把垃圾桶內的棄槍頭清理干凈,如果沒有人使用的話就擦拭后進行紫外照射。實驗結束后的臺面清理及紫外消殺均屬基操,但需切實落實到位。
最后分享一下復孔實驗如何操作可以提高曲線的成束性。配置反應復孔時,可以參照統一配置體系的操作,將所有反應孔的模板和體系混和好再逐孔分裝。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跳孔的風險。如果是低拷貝擴增(Ct值33以后曲線起跳),就不推薦模板混入反應體系再分裝了,此時還是老老實實的逐孔加入模板更為穩妥(泊松分布影響明顯)。
此時是不是覺得自己強的可怕,迫不及待的想要實驗一把?先別急,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柏恒科技專注PCR儀16年,可為您提供各類梯度PCR儀及qPCR儀,助力您的研究!
